这个故事乍一看就是个轻松的办公室段子,但如果我们从BA业务分析的角度来审视,可能会发现一些更深层的东西。
接下来,小艾老师就来给大家拆解拆解。

01 大家为什么会把她的减肥目标当成笑话?
1.认知偏差
大家把她的减肥目标当成笑话,主要是因为她之前一直是“嘴上说说”,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。认知偏差在这里起了很大作用。她反复说要减肥,但从没见过实际行动,大家自然就形成了“她只说不做”的认知,减肥目标便变成了“笑话”。
知识点 | 说明 | 在这个故事中的应用 |
认知偏差 | 由于过往经验,人的预期往往会出现偏差,导致他们对未来的行为做出错误判断。 | 她多次提到减肥却没有实施,大家自然认为她不会去减肥,形成固定的期望。 |
2.目标缺乏清晰性和可衡量性
BA强调:目标必须清晰、具体且可测量,否则很容易被忽视,甚至被当作空洞的_。比如,“我要减肥”这个说法就非常模糊,可以把目标定为“我要在三个月内减10斤”,这样才会让周围的人更加相信她的决心,而不是简单的空口_。
知识点 | 说明 | 在这个故事中的应用 |
SMART法则 | 目标应具体、可衡量、可实现、相关且有时限。 | 她的“减肥”目标没有具体数值和期限,导致大家对她的不信任。 |
目标设定 | 确定明确、清晰的目标是确保成功的关键。 | 如果她说“我要在3个月内减10斤”,目标更明确且可衡量。 |
3.缺乏行动计划
行动计划的缺失也是她的目标被当作笑话的原因之一。她的“减肥计划”没有清晰的执行路径和持续的投入,大家自然就不相信她会有实际行动。而如果她真的制定了详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且去执行,甚至和同事分享自己的进展,大家就不会把她这个事情当作玩笑了。
知识点 | 说明 | 在这个故事中的应用 |
需求和方案的执行计划 | 需求的实施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步骤,确保每个目标都有清晰的执行路径。 | 她如果制定了详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,并与同事分享,大家会更容易相信她不是开玩笑。 |
需求生命周期管理 | 管理需求的整个生命周期,包括识别、实施、反馈和优化。 | 没有跟进她的目标进展。 |
02 她究竟想要的是什么?
1.目标设定与期望管理
在BABOK框架中,目标和预期常常被视为需求分析的核心内容。故事中的女同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期望和现实的差距。当她减肥成功后,大家的反应并没有完全满足她的期望,这导致了她的情绪波动。其实,期望管理在任何决策和需求管理中都是至关重要的。我们需要设定现实的、可行的目标,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“期望”。
知识点 | 说明 | 在这个故事中的应用 |
目标设定 | 目标设定应该明确、具体,能够量化和衡量,以便_终评估是否达成。 | 女同事设定了“减肥”作为目标,但她的核心目标其实是“变美”并获得外界的认同感。目标设定不够清晰,导致了期望落差。 |
期望管理 | 管理期望能够帮助避免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,从而减少不满和情绪波动。 | 女同事期望通过减肥获得外界对“美”的认同,但她的期望没有得到充分沟通和管理,导致目标实现后情绪上的不满。 |
目标与期望的对齐 | 目标设定时要确保与实际需求和动机对齐,避免目标实现后期望没有得到满足。 | 女同事的目标是减肥,但她的内心需求是“变美”。目标与期望没有对齐,导致她在减肥成功后依然不满。 |
定期反馈与期望调整 |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要有定期的反馈和调整期望,以确保达成的目标符合预期。 | 如果减肥过程中,大家能够不断给予她关于外貌的积极反馈(比如美丽、气质等),而不仅仅是“瘦”,她的期望会更容易得到满足。 |
2.需求识别和真正需求的理解
她认为自己“胖”,并想通过减肥来改变。然而,当她减肥成功后,却感到不满足,因为她_终发现,她真正的需求并不是减肥,而是变美。
这提醒我们,在任何需求分析或决策过程中,必须仔细思考:我们识别的需求是不是表面需求?它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动机?
知识点 | 说明 | 在这个故事中的应用 |
表面需求 vs. 真正需求 | 表面需求是人们在问题_初提出的目标,通常是显性的,而真正的需求则是深层次的、隐性的动机和愿望。 | 女同事_初的表面需求是“减肥”,但她的真正需求是变美,而不是单纯的体重下降。 |
深层动机识别 | 需求识别需要挖掘深层次的需求,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。通过“5W1H”(什么、为什么、如何、谁、何时、何地)的方法,找到需求的核心本质。 | 女同事自认为“胖”,所以提出减肥的需求,但 “胖”可能只是一个伪需求,核心需求是 “想变美、想被认同”。 |
需求分层模型 | 将需求分为“表面需求”(可见的目标)和“核心需求”(深层动机)。表面需求容易满足,但如果核心需求没有实现,用户会感到不满。 | 女同事的表面需求是“瘦”,但她的核心需求是“美”。即使“瘦”这个目标实现了,核心需求没满足,依然会不满足。 |
需求验证与确认 | 需求确认是通过与需求提出者沟通,确保他们的目标是否一致。通过反馈机制,确认需求的准确性和可行性。 | 在女同事的减肥过程中,如果同事能及时给予反馈,询问她“你希望通过减肥达到什么目标?”,也许她自己会意识到她真正的需求是“变美”,而不仅仅是“变瘦”。 |
反馈与调整 | 需求在执行过程中会发生变化,需求应根据反馈调整,以确保期望的目标与真实的需求保持一致。 | 如果在女同事的减肥过程中,同事们能够及时问她“你更想要的结果是什么?”,就能帮助她调整目标。 |
03 如何找到真正的需求?
1.根本原因分析
作为BA分析师,_大的任务之一就是挖掘背后的真需求。要做到这一点,我们可以通过几种经典的分析方法来进行根本原因分析,帮助我们找出核心问题。
工具名称 | 作用 | 示例 |
5 个为什么(5 Whys) | 通过不断追问 “为什么” 深入挖掘问题根本原因 | 假设客户说:“我们的系统运行很慢,急需优化。” 我们可以开始问:“为什么系统慢?” 答:“因为数据加载时间很长。” “为什么数据加载时间长?” 答:“因为数据库查询需要很长时间。” “为什么查询时间长?” 答:“因为数据库表设计不合理,索引没有优化。” “为什么索引没有优化?” 答:“我们没有做过性能测试。” “为什么没有做性能测试?” 答:“因为当时开发时没有考虑到未来的数据量增长。” …… |
鱼骨图(Ishikawa Diagram) |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可能原因,将问题视为 “鱼头”,原因视为 “鱼骨” | 客户抱怨:“为什么我们的客户支持效率这么低,很多用户反馈都没有及时处理?” 我们就可以画一个鱼骨图,分析影响客户支持效率的因素,比如: - 人员:支持人员是否有足够的培训?是否有人力资源短缺?
- 流程:支持流程是否过于复杂?问题的处理流程是否清晰?
- 技术:支持系统是否有缺陷?工具是否不够高效?
- 客户行为:客户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?是否有信息重复提交的情况?
- ……
|
用户故事与情景分析(User Stories & Context Analysis) | 站在用户角度理解其真正需求,用户故事是简洁描述方式 | 客户要求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新的报表功能:“客户经理需要查看过去6个月的销售业绩。” 我们可以问:“为什么客户经理需要这个报表?” 答:“他们需要评估销售业绩,了解哪些产品卖得好。” 通过用户故事和情景分析,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义需求,提出解决方案(比如开发一个实时销售数据监控功能),而不是单纯地增加一个静态的报表。 |
3.如何避免假需求?
避免陷入假需求的陷阱,除了通过上述的根本原因分析外,还可以从日常的需求收集和沟通中入手:
方法 | 描述 | 具体做法 |
多问问题 | 通过不断追问“为什么”,深入挖掘需求背后的真正原因。 | - 每次收到需求时,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 - 追问多个层次,逐步揭示深层次问题。 |
多角度分析 | 从多个角度(业务、技术、用户等)全面分析需求。 | - 结合业务目标、技术限制和用户体验来审视需求。 - 从不同角色视角出发,进行全方位分析。 |
与用户紧密沟通 | 与用户保持紧密互动,确保需求和期望清晰。 | - 定期与用户沟通,确认需求是否有所变化。 - 通过用户反馈,检查是否满足真正需求。 |
数据与事实支持 | 用数据和实际情况支持需求分析,避免凭空猜测。 | - 收集相关数据,如用户反馈、市场调研、性能监测等。 - 用数据支撑决策,避免无根据的需求假设。 |
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。如果你希望了解并学习更多BA分析方面的知识、方法与技能,建议参加CBAP业务分析师认证(专家级)。